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794
发表时间:2018-06-15 15:50 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 ——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举隅
数学模型一般地说,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数学结构(张奠宙语),一般可分为三类:概念型数学模型、方法型数学模型、结构型数学模型(顾泠沅语)。谈起数学建模,有不少一线老师都觉得很不自信,这好像只是高校专家们的语汇,距离我们的教学实践似乎挺遥远的,小学老师似乎还没有提建模的“功力”。我倒觉得数学建模其实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因为数学本就是模式的科学。《译林》杂志曾刊载过这样一则笑话: 父:如果你有一个桔子,我再给你两个,那你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桔子? 子:我不知道,因为在学校里,我们是用苹果数的。 这只是一则笑话而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存在,老师在教学生时,一定是这样教的:1个桔子+2个桔子=3个桔子,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1个人+2个人=3个人,1颗树+2颗树=3颗树,…,直至抽象出1+2=3。数学抽象本就是一种概括,一种建模的过程,即是集中地表明了一类事物或现象在数量等方面的共同特性。据此,1+2=3,也是一个模式的、模型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每堂数学课可能都是在建立数学模型。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构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部分,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就以上三个方面各截取一个片段,谈谈我对基于建模思想的数学教学的理解与探索。 概念型数学模型:建模与生活原型 “认识方程”教学片段: 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个瘦高个,肩上挑副担,如果担不平,头偏心不甘。 生:天平。 课件呈现: 天平由平衡(空天平)——不平衡(一端有物品)——平衡(两端都有物品)。 生:指针指在刻度的中间,天平是平衡的。 师:天平平衡又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两边的物品质量相等。 师:相等用什么数学符号表示? 生:用等于号。 师: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关系吗?(天平的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 (50+50=100,50×2=100) 师: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师:如果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的质量关系吗? 生:天平不平衡,不能用等式表示,可以表示为50<100,或者100>50。 师: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宇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这样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质量不知道怎么办呢? (出示一个物体) 生:咱们就用x来表示。 师:以前学的用字母表示数,这里就能应用了!这里的x代表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 师:如果把这个物体放下来,猜一猜,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又会是怎样的呢?把你的猜测用式子表示出来。 (X +50<100,X +50>100,X +50=100) 师:请看大屏幕,现在你也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左边放两个一样的砝码,右边放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 生:2X=200。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呈现相应的算式: 50+50=100、50×2=100、50﹤100、100﹥50 X+50>100、X+50<100、X+50=100、2X=200 ) 师: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师: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四类: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像50<100、100>50 和50+50=100、50×2=100这两类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X +50>100、X+50﹤100这类式子比较复杂,我们到中学会更深入地了解它。像X+50=10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方程。 随感: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借助天平帮助学生体悟等式和方程的含义,为抽象的方程找到了直观的生活原型:天平。天平两边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边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已有经验中体悟等式的含义,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克服了学生已有的“算术思想”对方程概念的建立所带来的干扰。引导学生将旧知进行迁移和提升,很自然地解决了“代数思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用字母代替不知道的量(未知数),帮助学生积累了鲜活的方程的表象。方程其实就是一种模型,是一种概念型数学模型,很多这样的模型都是基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作出适度抽象后的产物。在小学许多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模型:分数是平均分派物品的数学模型;小数的生活原型就可以看作是元、角、分;自然数是表述有限集合“数数”过程的数学模型;400人的工厂里一定有两个人同一天过生日,其数学模型就叫抽屉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