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机构设置领导班子教研队伍自身建设大事纪要文件通知公告公示校园信息新闻动态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制小学教研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道德与法制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教研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思想政治高中历史高中地理高中教研幼教教研特教教研职教教研技术教育德育心理体育艺术民办教研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研修综合实践课改信息经验交流师生天地政策文件工作动态教师培训名师工作送教下乡国家监测市县抽考评价标准学业考试中考高考分析报告评价研究综合素质省级申报立项省级研究过程省级结题推广省级课题市级申报立项市级研究过程市级结题推广市级课题县级申报立项县级研究过程县级结题推广县级课题课题成果学术前沿管理规章教学成果学科竞赛论文发表论文获奖公开教学支部概况党章党规党员管理学习培训党员活动党风廉政精准扶贫计划总结学会机构学会规章学会活动会员管理学会课题工会概况政策法规工会活动职工之家民主管理学前教育学校单设小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单设初中学校普通高中学校职业高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民办教育学校
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cang xi xian zhong xiao xue jiao xue yan jiu shi
研究好才有权威
          服务好才有地位

苍溪县:教育发展联盟打破城乡校际“壁垒”

829
发表时间:2019-12-24 09:06作者:教育导报记者 鲁磊

苍溪县:教育发展联盟打破城乡校际“壁垒”

《教育导报》 2019年第156期新闻周刊(总第3413期) 三版

■本报记者 鲁磊

苍溪县地处“川陕”革命老区,是秦巴山区扶贫攻坚核心区域,全县有公办学校99所,在校学生85000余人,教学质量长期走在四川农村教育的前列。不论从教育的体量,还是发展的质量上看,苍溪都是名副其实的贫困山区教育大县。

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潮中,学生、教师流动性不断增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日益提高、日趋多元,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苍溪教育面临的一场“大考”。

苍溪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桥生说,这两年来,苍溪县把构建多维度教育发展联盟,作为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助推教育优质均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打破城乡学校的管理“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以校为主 县域统筹

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近年来,苍溪县城郊中学与苍溪职中结成了“普职发展联盟”,开展“2+1”培养模式。在“普职并重”办学模式和“手脑并重”的育人思路下,一大批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进入高校深造。

苍溪城郊中学与苍溪职中的“联姻”并非个例,通过校际“结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苍溪“教育圈”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9月,因为教师岗位调整,苍溪县三川中学的化学课教师岗位出现临时空缺,三川中学向其“盟友”三川镇中学求助,协商之下,两校签订了“教师置换协议”,彼此派出优势学科的教师支援对方,教师多出的课时量回所在学校计算。

过去让不少农村学校头痛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在“联盟”的思路和构架下轻松解决。

“教育大县由大向强的关键,在于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苍溪县教科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姚成说,围绕这个“关键”,2017年以来,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开展教育扶贫相结合,创新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构建了区域、学科、特色项目等多层次教育发展联盟,形成“以校为主,县域统筹”的推进思路。

简单来说,所谓“以校为主”,就是确定教育发展联盟的性质是研究苍溪教育发展、促进学校管理、激励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民间学术交流组织,由两所以上的学校自愿组成,学校是联盟的主体。

只有学校对改革有需求,通过改革又能解决教学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教育联盟才可能走向校际间的深度融合。苍溪县敏锐地把握到这个要点,首先开展的就是扎根地区发展实际,为学校改革探索“放权”。

不仅是“放权”,在苍溪县的顶层设计中,教育发展联盟不仅是一项应对时代变革的权宜之计,更是一项基础工程和系统性构筑。

因此,苍溪县在教育联盟管理、评价和服务上,还体现了“统筹”的思路和方法。

苍溪县教科局分管人事师培工作的副局长张兴斌介绍,作为推进教育发展联盟的配套政策,县教科局在全县各学区成立了9个教育督导站,设置专职管理和教研人员,帮助学校联盟统筹、整合、引进优质资源,组织联盟开展论坛、赛课等交流活动,并对联盟运转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学区和学校的目标考核成绩。

对联盟学校来说,督导站既为学校共享优质资源搭建了平台,又减轻了学校、教师因为联盟管理产生的负担,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少破解教学管理一线难题的“金点子”、好措施,就在“学校—联盟—督导站”的机制下产生。

打破学校“无形围墙”

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

王进是苍溪县文昌镇小学的青年数学教师,2013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苍溪任教。短短几年,他已经成为整个学区的数学骨干教师。

但王进却说,他刚走上教学岗位时,也曾感到无助和迷茫。那时,整个学校只有他1个数学老师,从来没有开展过教研活动,“教学中有啥问题,根本不知道向谁请教。”

王进所讲述的,是多年前苍溪县乡村教师的普遍境遇。文昌镇小学所在文昌学区,位于苍溪县北部山区,共有12所中小学。没有教育联盟之前,各学校难以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共享资源、形成合力。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苍溪县教师流动也不断“提速”,像文昌镇小学一样的农村学校,就出现了“骨干教师留不住,中年教师断了层,青年教师打主力”的现象。

苍溪县亭子小学位于县城郊区,教师流动更快,全校47名教师中,近三年间更换了50%以上。亭子小学校长邱华益说,课堂节奏难把握,教学目标、重点不明确是青年教师常见的问题,“但一位刚进校的教师,至少需要2到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长起来。”

教育联盟的不断发展,打开了农村学校“无形的围墙”,让全县教师形成了发展“共同体”。

2017年底,文昌学区教育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该学区数学教师,又组成了数学学科联盟,王进感觉“找到了组织”。每周,学科联盟会组织集体备课,每个月有集体教研,每个学期组织2次赛课。

在这样的氛围中,基于乡村学校一线教学问题的教学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老师们常常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遇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老师们还会组成跨校课题组,合力寻求破解之道。去年,王进参与主研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还获得了全国教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一等奖。

文昌学区教育督导站主任董勇说:“联盟建立起一个教师发展的‘共同体’,让许多乡村青年教师‘抱团发展’、快速成长。”在他看来,联盟就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练兵场”和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建设学校命运共同体

“厕所有没有异味,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资源应该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2017年暑期,苍溪县马桑小学校长赵培宇参加了学区联盟组织的校长论坛,其他校长分享的管理理念,让他耳目一新。

回到学校后,赵培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和学校老师一起翻阅资料、参考案例,思考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新学期,一场持续不断的管理和教学改革,在马桑小学拉开序幕。

从撤掉教室里的垃圾桶,到把图书室书籍分发到每一个班级,再到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校园,两年来,从办学理念到改革实践,马桑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虽小,却“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赵培宇说:“学校的发展变化,得益于联盟带来的理念更新和视野开阔,更得益于通过联盟,让全县学校形成了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在苍溪县,许许多多的中小学校,在近几年里发生了像马桑小学一样的巨变。

走进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操场、走廊、教室随处都能看到精美的剪纸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唤马剪纸是流行在苍溪唤马镇地区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近年来,唤马小学依托剪纸艺术,实施校本教研,培养专职剪纸艺术教师,开展剪纸课程,构建以剪纸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构建教育发展联盟倡议下,唤马小学牵头成了“唤马剪纸教研联盟”,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训、研讨活动,派出教师指导教学。目前,这一校园特色课程已经辐射到全县3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

“能否实现合作共赢,是实现联盟学校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李桥生说,城市学校有城市学校的优势,乡村学校有乡村学校的特色,不论是“以强带弱”还是“强强联合”,都必须构建合作的机制,形成“共赢”的效果,建成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形成持续不断的良性互动。

在这样的思路下,苍溪县的教育发展联盟既有学区、学科内的,又有跨地区、跨领域的,还有基于特色校园文化、课程的,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一个学校、一名教师可以是联盟的发起者,也可以是多个联盟的成员,能够把每个学校核心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扩容”,既“美美与共”,又“各美其美”,实现教育生态的优质、多样。

22.jpg

苍溪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