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机构设置领导班子教研队伍自身建设大事纪要文件通知公告公示校园信息新闻动态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制小学教研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道德与法制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教研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思想政治高中历史高中地理高中教研幼教教研特教教研职教教研技术教育德育心理体育艺术民办教研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研修综合实践课改信息经验交流师生天地政策文件工作动态教师培训名师工作送教下乡国家监测市县抽考评价标准学业考试中考高考分析报告评价研究综合素质省级申报立项省级研究过程省级结题推广省级课题市级申报立项市级研究过程市级结题推广市级课题县级申报立项县级研究过程县级结题推广县级课题课题成果学术前沿管理规章教学成果学科竞赛论文发表论文获奖公开教学支部概况党章党规党员管理学习培训党员活动党风廉政精准扶贫计划总结学会机构学会规章学会活动会员管理学会课题工会概况政策法规工会活动职工之家民主管理学前教育学校单设小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单设初中学校普通高中学校职业高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民办教育学校
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cang xi xian zhong xiao xue jiao xue yan jiu shi
研究好才有权威
          服务好才有地位

苍溪县2018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命题说明

4658
发表时间:2018-07-05 22:33作者:县教研室

苍溪县2018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说明


第三方评价语文命题组


一、指导思想

本次小学毕业考试属于小学阶段终结性水平测试,试题内容全面,命题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教材为基本点,以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心灵,较全面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其内容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点。汉字、词语、成语、句子、标点、古诗、实践、阅读、写作等方面有机融合,是一份难易度适当,综合性较强的试卷

二、考试范围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苍溪县2018

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说明》要求,及全国小学毕业生平均学习水平,本次语文学科命题涵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十二册教材,以六年级为主。其中,基础难度题占85分,中等难度题占9分,拔高题占6分。
三、命题说明

这次语文试卷的立意鲜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本次命题注重让语文回归生活,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突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览整个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构科学,内容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

本试卷满分100分。基础知识占37分、综合实践占9分、阅读占24分、作文占30分。试题突出了第三学段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侧重考查学生课本之外的习得,了解他们课外的语文学习行为,同时检测表达和运用水平,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广泛的语言积累。试题摒弃了以往那种支离破碎的分析、单调枯燥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积累运用能力和课外阅读实践的测试。取之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这些测试内容既是小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更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奠基。

基础部分,第1、2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样(mú)    徘徊(huí)    诲人不倦(huì)

B.正(dìnɡ)   洞穴(xuè)    花红柳绿(lǜ)

C.呜咽(yè)     档案(dànɡ)  三年五载(zài)

D.两栖(qī)     嫉妒(jí)    强词夺理(qiǎnɡ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登上山顶,cāng  máng(     )的大地上展现出一片奇景:tǐng bá(    )的高峰显示出非凡的qì gài(      ),飞流yín sòng(    )着奔放的诗篇……小林顾不得chuǎn xī(   ),便táo  zuì(    )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这些题目的设计践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和写字能力的要求。即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其中六年级第12册要求掌握100个生字

基础部分,第 5小题中的第(4)小题:我国古代文人对花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句。他们笔下的花,有的婀娜多姿、生动可爱,如杨万里笔下“                         ”的荷花;有的独善其身、傲霜斗雪,如王冕笔下“                         ”的墨梅;有的烂漫绽放、装点春色,如白居易笔下“                      ”的桃花。

这个题目的设计做到了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落实到检测中。本设计特别突出积累、运用,旨在考查学生课内积累和课外运用的能力,引起师生对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视,并在今后的教与学中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且做到了课内外古诗词积累相结合,不仅考查学生对课内学习是否有真切的理解和体验(杨万里的《小池》),同时考查学生课外诗文积累的情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特别是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推荐背诵75优秀诗文的背诵成效(王冕的《墨梅》)

2.突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理念,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实践部分,第 10、11、12小题: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日,某学校组织开展了以“感受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10.请你为这一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言简意赅,不超过15个字。

                                                                   

11.每一个汉字都是有生命的,你最喜欢的汉字是什么呢?请你结合提示,把这个汉字介绍给大家。

我最喜欢的汉字是“    ”。它的含义是              。我对这个汉字的解读是:                                      

12.请你将下面的诗句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截图05.png

 10小题的设计践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三学段(5-6年级)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要求。即“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本题注重让语文回归生活,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和实践的能力。

11小题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道实践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当下国家和教育提倡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

12小题的设计践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和写字能力要求中的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的要求

3.在优质文本中考查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此试卷命题不但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更注重语言的积累和阅读感悟。

基础部分第4小题、第6小题:

4.句中的加点词语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春节了。

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就会自然漂浮起来。

6.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句子可能有多种理解方式,如“读书要读好书”,可以理解为:①读书要读好书,不能读坏书。②读书要读好书,不能一知半解。请你为下面的句子加上不同的语境,使之产生不同的意思。(2分)

(1)他一晚上就读了一本书,                          

(2)他一晚上就读了一本书,                          

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辨析能力和在不同语境中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阅读部分,选段(一)中第15小题:读画线的句子,结合课文说一说: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选段(一)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凡卡》,第15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对文本字面意思的理解延伸到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意在培养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由生活回归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选段(二),选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在一个故事中去感受、思考、体验、感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拉进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在读文的同时,受到了教育。

(二)深深的山谷

文/黄奕波

列车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飞驰。

我坐在车窗口向外眺望着。突然,在过了一座大山之后,眼前出现了山谷。

“啊,山谷!多深的山谷啊!”我吃惊地大叫。

这时,各个窗口也都在惊叹着:“啊!啊!”

山谷真是深。谷底的大水牛只有墨水瓶那么大,而放牛的孩子就像铅笔头那么小。对面山腰上已经成熟了的玉米,要仔细分辨才不至于误认为是小草在山风中晃动。山谷深处的雾气在阳光里蒸发,像轻纱似的慢慢向上升腾。云彩像一条条缎带在山峰上的树丛中萦绕。层层叠叠的峰峦,颜色也不同,近的浓黑,远的浅淡,高、矮、远、近,层次分明,好看极了!这时,我好像进入了一幅山水画中。

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我童年时代的事了。小学的语文课上,老师在解释成语“虚怀若谷”时,说:“‘虚怀若谷’就是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广大,能装得下许许多多的东西。”

可是,山谷到底有多大,我没见过,所以,几十年来对这个成语也还是似懂非懂。

如今,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山谷,我亲身体验到:山谷啊,原来它能装进一座座大山、一座座高峰,它的容量也许只有学问高深的数学家才能计算清楚。这时,只是到了这时,我才真正地理解了“虚怀若谷”的含义。

随着列车的飞驰,望着眼前这深深的山谷,我的思想也驰骋开了:我想到了此刻正坐在课堂里的少先队员们,如果他们使自己的头脑也能像眼前这山谷一样宽广而深邃,用千百年来人类积聚起来的全部知识去填满它,到时候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一定会像今天我所乘坐的列车一样,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崇山峻岭中飞驰!

我凝视远方,开始了新的遐想……

                               (选自《中外散文精品》)

16.“似懂非懂”的意思是                     。作者几十年来对成语“虚怀若谷”似懂非懂,原因是              

17.短文第5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地描写出了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

18.作者理解成语“虚怀若谷”的过程,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呢?作者穿插叙述自己理解“虚怀若谷”的过程,是为了什么?                                                                                                                                        

19.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说山谷很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0.读画线的句子,作者有可能在遐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4分)

                                                                                                                       

这个题目的设计:1重选文的典型性和经典力求课外阅读选文文字优美可读性强,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规律。(2紧扣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题目的设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5~6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法,品味句子的含义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3着力于设计考查不同阅读水平的问题17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体验水平20则是进一步考查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能力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4发挥设计的综合性题目的设计既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运用的能力

4.读写结合,在阅读中生发习作题目,考查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阅读中生发习作题目,有利于读写结合。本次习作命题要求学生习作时必须凭借原有的实际水平当场作文。简单的文字读懂了,深含的意蕴明白了,由文引申出来的习作题目,自然容易写了。

面这道习作题是《苍溪县2018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说明》中给出的习作样题:

【题型】心灵对话

题目一:家,多么温馨的字眼!有父母的地方是家,有老师、同学的地方是家,祖国、地球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家是美丽的,家里有亲情,有友情,有激励,有力量……当然,家也免不了有烦恼,有忧伤。请围绕“家”这个话题,用真情讲述你“家”中的故事。

题目二:读了下面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梦想    (2)经历   (3)成长  

提示:1.两个作文题目任选一个。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能用通顺的语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即可,如果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就更好了!

本次习作部分21题如下:

21.材料:沙漠迎来了一位孤独的旅人。他迈着沉重的脚步,疲惫地看着那一望无际、绵延万里的黄沙。突然,一场雨不期而至。雨后,旅人抬头远望,惊喜地发现,在这枯黄的沙漠画布上,大自然竟以它的神工鬼斧之笔,画出了一道璀璨的彩虹。旅人不禁感慨:“看似乏善可陈的旅程,却有着出其不意的惊喜;看似平淡无奇的景物,却展现了惊世骇俗的绚丽,人生无处不风景!”

请你仔细阅读材料,以“人生无处不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450字左右。

这个习作题目的设计践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能力的要求。即“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阅读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加深对习作题目的理解,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观察所得,分段表述,真实表达情感,即可作文,并得分。

四、总结

本次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本着基础性(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考查)、人文性(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既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也注重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综合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实践性(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所选材料将注意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的有机统一,恰当控制难度及篇幅)、生活性(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的命题原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第三学段的目标为依据,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苍溪教研